5、罗伯特•弗兰克Robert Frank
弗兰克是一场“一人革命”。在他之前,照片基本上都是干净整齐的,放在三脚架上面拍的。然后弗兰克出现了,硬生将这个美学标准撕出一个大口。幸运的是他有用来替代的东西,那就是他强烈的个人观点,而大多数跟随他脚步的年轻摄影师们没有。他们把颗粒、莽撞、和激情误当作了主旨,但非常抱歉,猜中了四样中的三样什么也不算。那些疯子们在半夜1点用3200的胶卷拍一个牛仔酒馆,但他们的照片一如既往地无聊。是时候拍一些你真正在意的东西了,别把你的时髦包头巾和底层阶级搞错了。
7、亨利-卡蒂耶•布列松 Henri Cartier-Bresson
卡蒂耶-布列松是个天才,同时也是个暴君。在他之前,街头摄影的概念很宽泛,然后他来“示范”了一下,这条路瞬间变窄了。你精疲力尽地满大街搜索几个小时,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完美的构图,但是,似乎总少了关键的东西。那关键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?你没法决定,于是你在那里等,等“对的”那个人或东西出现。可是要等多久呢?几个小时?几天?无论多久你都等,然后咔嚓!和那个“瞬间”一样,卡蒂耶-布列松之后70年的街头摄影也被定死了。年轻的摄影师们永远在那个如画般的街角等待那转瞬即逝的“决定性瞬间”,图片看上去都很漂亮,但是就是少了那个姿势完美的行人,或者一个暗示性的手指。感谢你,亨利,但我不是每天都那么空,把我的时间还给我!